心理学科目全程课程,限时低至399元
(1/6) 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
双耳分听实验: Cherry使用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的实验,其实验结果支持过滤器模型。被试能很好地再现追随耳的信息,而对非追随耳的刺激,除了一些物理特征变化(如语言由男声变为女声)能觉察之外,其他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报告,甚至当非追随耳的刺激由法语改为德语,英语或拉丁语等的变化都觉察不到。 过滤器模型: Broadbent,从平行输入的信息中做出的选择,发生在加工的早期水平上,“全或无”,单通道模型,瓶颈理论。 Broadbent(1954)双耳分听实验: 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,同时向左耳则呈现另外3个数字,如: 右耳:4,9,3 左耳:6,2,7 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。然后,要求被试再现。结果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式再现: A.以耳朵为单位,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; B.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,按顺序成对地再现。 结果: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%的准确再现率,但实际上,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65%,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20%。 解释:Broadbent认为,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,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。 衰减模型: Treisman证明,即使被试只注意一个通道的信息,也可能会有一些来自非注意通道的信息,突破Broadbent的过滤器,特别是注意通道和非注意通道所呈现的信息之间,存在意义上的关系时 既存在对刺激信息的物理特征的加工处理,也存在对刺激信息意义的高级加工过程 过滤器不是“全或无”,而是“衰减”式的,双(多)通道模型。 Treisman(1960)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实验: 左耳(追随耳):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. 右耳(非追随耳):Knowledge of on a hill. 结果,被试都报告为:There is a house on a hill.并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到的。 解释:追随耳和非追随耳的信息都先通过初级的物理特征分析,然后都经过过滤器。只是非追随耳的信息经过过滤器时受到衰减,而追随耳的信息未衰减。 为了解释受到衰减的非追随耳的信息如何得到高级分析而被识别,Treisman将阈限概念引入高级分析水平。她认为,已储存的信息如字词在高级分析水平(即意义分析)有不同的兴奋阈限。追随耳的信息,通过过滤器时其强度没有衰减,可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,从而得到识别;而非追随耳的信息,由于受到衰减而其强度减弱,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,因而难于识别。但是,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,虽然有较低的阈值,却仍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。 后期选择模型: Deutsch和Deutsch的晚期选择理论仍然假设瓶颈的存在,对平行加工的限制,更靠近晚期的反应阶段,而不是早期的识别阶段。 选择在意义基础上进行,是反应选择而非知觉选择。 Hardwick(1969)双耳同时分听追随靶子词实验: Hardwick(1969)双耳同时分听追随靶子词实验 在实验中,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,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。 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,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。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,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。 实验结果: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% - 68%。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。 反应选择模型的研究者,一般都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分听的实验方法。这种实验方法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,然后分析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。可见,他们所研究的是注意的集中性。 知觉选择模型的研究者,一般都运用不附加追随耳程序的靶子词的双耳同时分听的实验方法。这种实验方法使注意分配到两只耳朵中,可见他们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是注意的分配性。 由于这两种实验方法和研究的具体问题不同,所以必然会反映在实验结果上,并影响理论分析。 多阶段选择模型: 注意选择加工过程可能发生在几个不同加工阶段上,具体发生在哪个阶段与任务的要求有直接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