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学科目全程课程,限时低至399元
(1/2) 基本视觉现象的测定
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研究 视觉适应:视觉感受器在不同强度的光刺激持续作用下会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,可以使感受性提高,也可以降低。 明适应:个体从暗室环境或弱照明环境中进入正常照明或者强光照明环境时,个体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首先调节瞳孔大小,视杆细胞作用转到视锥细胞作用。 暗适应:个体从正常照明或强光照明环境中进入暗室环境或弱照明环境时,个体对光的感受性缓慢提高的现象。 视锥细胞适应快,视杆细胞适应慢。 影响适应的因素: 适应前照明,照明越强或眼的光适应时间越长,完全暗适应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器质性病变─先天夜盲,暗适应减弱 维生素A缺乏,造成夜盲。缺氧因素,营养因素等方面的影响 年龄因素:20-30岁感受性高(即阈限低),以后有所下降 感官的相互作用:其他感官的影响有使视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变化。 视敏度的测定: 视敏度:视觉系统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或者是对物体的最小可分辨度的能力,医学上称为视力,由物体的视角决定。 测定:用视力表测定,“C”视标(蓝道环) V = 1 / α,正常视敏度:1’(1.0) 最小视点法,最小可分法(解像、定位、再认)。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:视网膜受刺激的部位,背景照明的强度,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,眼睛的适应状态,疲劳和疾病等因素。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测定:闪光临界融合频率(cff):时间的视敏度 测定:闪光融合频率计,混色轮 影响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因素: 光相的强度和光暗相强度的差异,光暗相时间比例不同,刺激面积,视网膜的不同部位,其它感官的刺激,年龄、疲劳,双眼间的迁移、波形、波长。